(本文节选自西部STEAM教育发展论坛主旨演讲 作者:成都树德协进中学校长杨书文)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校长杨书文
众所周知,16年9月13日,千呼万唤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经过三年的匠心磨砺,终于通过各方的充分探讨与论证,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必将促使未来教育探索与时俱进,对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产生深远影响。巧合的是,经过近3年的悉心努力,8月底,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也被选入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册,进行公示。这其间,一大一小的巧合呼应,昭示了协进人为驻足全球教育大潮的趋势际会,落实树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努力寻找百年老校经久不衰,基业长青的成长密码。
3年前,树德协进与国内大多数同行相似,身处从依靠专业分工的工业经济时代向强调跨界整合的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面临逐步从以经验分数导向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向以育人为目标的综合科学施教体系转型的世纪挑战,新时期下学校的发展路径不再萧规曹随,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对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领悟,我们的突破方向放在努力寻找应试教育大环境中的新生素质教育之花。知易行难,花到底落在何处呢?
谈及传统的素质教育,大家一般会以兴趣爱好等美育教育的分类来论道,比如音乐、乐器、舞蹈、书法等。但我们通过对国际经合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芬兰及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未来创新教育体系的梳理,展望以科技创新为国家竞争力的未来,我们理解为,创新型素质教育应更多关注多元素质养成和跨学科底层能力模块的打造,否则就会发生在申请美国顶尖大学时亚裔申请人同为业余钢琴十级的标配化情形。
当时,我们发现另一种形式的新素质教育--“创客教育”也方兴未艾,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四处攻城拔寨。创客教育重在应用创客理念,强调动手实操,将创意通过组件变成现实作品,比如制作机器人、无人机和异型玩具等,也属于探索式学习的一种,对发挥想象力、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有一定帮助。但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创客教育虽新,但仍是一种点状突破,非系统性和结构性组合。创客教育虽有跨学科特点,但更像一种科普活动,具有很强的教育趣味性和游戏性特征。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与基础核心学科紧密相连并打通,践行多维度思考策略,对应教学大纲和课标体系,和现有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站在社会与国际化的世界观角度,将所授知识点转变成背景知识,创造性知识和元知识的多维结构思考,能在通用知识领域和专业基础领域帮助受教者形成完整认知体系,实现知识维度、认知维度和实践维度的三位一体,为未来实现完整的新型标准化校本课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终,我们把目光落到在当时还未被大家认真全面审视的STEAM教育课程体系上。我们发现STEAM教育与传统教育思维方式不同,她是一种优化学科体系的素养教育,通过跨学科交叉整合衍生,完成的是一种点线面体的综合超越,具备长半衰期高收益值的特点,顺应了现代科技创新跨产业、跨分工、跨边界融合协同的大趋势。比如苹果手机就是典型的跨硬件制造、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内容生产的IT科技互联网之颠覆性产品。在美国,STEAM教育已经成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教育措施,经过完整STEAM体系培养的学生基本具备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综合适应能力。
树德协进中学多年来致力于学校课程建设,重视特色课程建设与品质办学相融合,最终实现“育形”、“激趣”、“强能”、“颐神”的特色化课程图谱。经过充分调研与考察,我们自主确立了“树德协进中学现代国际公民素质课程体系”方向,该体系的重要标志是将职业素养和科技素质双剑合璧,并依此选取了北京国信世教研究院的STEAM2未来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重要抓手。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结构化思考并切实落地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核心素养是关乎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对知识、技能、心理、态度、价值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将STEAM教育相关要素的落实途径放在三个方面,课程设计、教学环境与实践和评价考量,分别体现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等三大思维导向。
课程体系是真正体现办学宗旨和教学目标的核心载体,也是学校差异化特色的核心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我们考虑体系的搭建可使用积木式弹性结构,一方面是尝试对校本课程的再造与重构,加大STEAM类跨学科综合性核心课程的设置,为未来增强型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趋势投石问路;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学习方式与内容的结合,保持基础型课程群、拓展型课程群和研究型课程群的整体平衡,在总体目标下,区别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同学段有所侧重,顺序、节奏与具体课程的设置对标核心素养和阶段性应试目标,真正将原则和实践兼容并举。例如,中国制造2025暨工业4.0智能课程和STEAM自然科学创新与实践课程的引进等正是上述原则的体现。
在教学环境与实践方面,我们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考虑未来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比如世界名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她的本科教学体系是由30%的知识传授,20%的学习环境打造及50%的自我探索构成。得益于此种教学方式,其毕业生工作与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因此,我们在打破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的思路下,在引进高中阶段的品质课程的同时,同步进行STEAM实验室建设和师资培训, 让学生在探索式教育的场景氛围下,通过专业教师高效地启发引导,真正践行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创新内容,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探索未知的能力,成就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谈到教育评价,学生们的价值认知更是无法忽略。为增强STEAM教育思维的效果, 我们考虑到采用将职业素养与科技素养双结合的模式,即引入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将生涯发展规划与STEAM教育课程系统有效打通,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及对社会的认知,使受教者完成多维思考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的整体统一提升,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做好有机铺垫,更加突出学以致用的进阶模式,从而减少避免某些学生因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惧怕社会竞争而蜗居于象牙塔内的脱节现象,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动态评估坐标体系。
综上所述,新型素质教育的春天不会一蹴而就,探索升级之路也不会高歌猛进。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不求在优雅淡定中实现华丽转身,但求知行洞见,立足国际视野,认清发展规律,理清发展逻辑,做好发展规划,突出学校的教育主张,营造学校的品牌效应,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指明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使STEAM教育真正成为校长的抓手、教师的帮手和学生的助手。未来国家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优秀企业的脱颖而出,更是依靠以学校为基本运作单元的创新人才倍增培养机制。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只能风雨兼程。(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杨书文)